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新闻中心
  3. 一位院士在海宁深情地讲了一个故事,他要让这张名片闪耀全球

一位院士在海宁深情地讲了一个故事,他要让这张名片闪耀全球

昨天位于海宁黄湾镇的元颉新材料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年产5500吨半导体关键支撑材料项目投产崭新的生产线,流淌着科技 “血液”元颉公司自黄浦江畔起步扎根钱塘江岸此次投产的纳米钛酸钡粉体项目不仅标志着企业产品走向市场更预示着国内纳米复合材料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项目投产 打破国外垄断

11月26日海宁入冬,但在黄湾镇东南角一个新项目投产仪式现场,却涌动着暖意,充满了干劲。

当天,元颉新材料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年产5500吨半导体关键支撑材料项目投产仪式举行。

640

640 (1)

元颉公司创始于黄浦江畔,成长于钱塘江岸,专注于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功能性纳米复合粉体材料,志在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并以产业强链补链为己任。

640 (2)

此次正式投产的半导体关键支撑材料便是纳米钛酸钡粉体。纳米钛酸钡粉体是电子陶瓷元器件行业的重要基础材料,具有材质纯度高、结晶度高、粒径分布均匀且可调、分散性好、成分稳定等优点,主要应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制造。


近年来,伴随电子元器件向微型化、高精度方向发展,纳米钛酸钡粉体市场需求快速提升,未来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元颉纳米钛酸钡粉体生产线的正式投产,标志着企业产品从车间走向市场,更有助于提升国内纳米复合材料的核心技术水平,改变现有纳米复合粉体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


640 (3)


院士讲述元颉诞生的故事


启动仪式上,作为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深情地讲述了元颉诞生的故事,台下人员为之动容——


2015年,一伙人来到我的办公室找到我,问能不能做一个低介电的印刷电路板粉体,我当时正在寻找自主研发的功能介孔材料的应用,我们一拍即合。在科技浪潮奔涌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前沿与产业转化需求的碰撞,擦出了元颉的 “火种”。


640 (4)

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东元


我们身处一个科技赋能一切、创新颠覆传统的历史进程,目睹过太多新兴技术在实验室熠熠生辉,却遗憾折戟于迈向市场、规模化生产的 “最后一公里”。正因如此,当我们决心组建元颉时,就立下宏愿,要搭建一座坚固且畅通的 “桥梁”,一端连着基础研究的深厚根基,一端通往产业腾飞的广阔天地。


此次投产,意味着我们的基础研究的创新成果不再是论文里的精妙论述、实验室的 “孤品” 展示,而是即将汇入产业洪流,成为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 “生力军”。崭新的生产线,流淌着科技 “血液”,每一道工序都是技术与匠心的融合,每一个环节都在诉说着 “科技成果产业化” 的故事。


展望未来,在全球竞争舞台上,元颉将直面行业巨头挑战、新兴势力追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耕产品优化、拓展多元版图,强化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人才,对标世界一流,让元颉 “名片” 闪耀全球。


海宁泛半导体产业迈出新步伐


黄湾镇是嘉兴市第一个千亿镇,规划建设有680亩的半导体基础材料产业园,目标打造长三角半导体产业集聚示范区。


近年来,海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积极培育泛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241”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半导体专用设备、基础材料和核心元器件三大领域,开拓泛半导体产业的新蓝海,不断扩大泛半导体产业的朋友圈。元颉项目的投产,不仅标志着元颉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也标志着我市泛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论坛上各界大佬话未来

启动仪式后还举行了元颉新材料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论坛。


640 (5)1


元颉新材料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发布纳米低介电二氧化硅SiO2、纳米钛酸钡BaTiO3、纳米增韧氧化锆ZrO2等元颉新材料产品。


640 (6)

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东元作了题为“‘孔’中看世界——无尽的科学前沿”的主旨报告。


640 (7)

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东元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刘韩星作了题为“高性能电介质材料创制与器件”的报告。

640 (8)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刘韩星


来自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探讨分享纳米复合材料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前景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